岭南盆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007|回复: 136

山松的采挖与栽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4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谈山松的采挖与种养
江西安远 赖锦来

本人是个业余盆景爱好者,侍弄盆景已20多年了。开始10多年玩的都是些杂木树桩,如雀梅、朴树、赤楠、黄杨、白花檵木等。2006年“5.1”节,我到顺德陈村中国盆景大观园参观世界盆栽博览会时,看了岭南郑永泰、韩学年、彭盛财、何倬光等大师(老师)的山松(我们家乡叫松树,马尾松)作品,令我震惊,令我陶醉,难以忘怀。从那时起,我开始玩弄山松盆景,到现在已有200多盆了,但多数是小品(见附图)。
种养山松,并没有象某些书上介绍的那么难,除下山时因带泥团不方便外,我认为种山松比种其他某些杂木树桩更容易。下面笔者就简单谈一谈山松的采挖、栽种、管理,如果说得不对或与专家说的不一致,请大家谅解。
        一、采挖
        要使山松成活,最关键的是采挖的时间和采挖时能否打好土团(泥团)。开始我根据某些书上文章介绍的采挖时间(即大寒前后10天)去采挖,即使泥团打好了,也基本上种不活,可惜了好多资源,因为在安远我是第一个玩山松的,开始采挖的都是选择好的,现在想起来心疼。后来,我把死树起出来分析种不活的原因,把泥团打散,发现泥团很结实,根系也好,就是根腐烂了。通过反复认真分析烂根的原因,原来是采挖的时间不对,因为大寒时已经是天寒地冻,山松本身已经“死了”(树液不会动),上盆时浇透了水,哪有不烂根的道理?后来我改变采挖时间。通过总结,最好的采挖时间是白露至霜降前十天左右和雨水至春分这两个时间段(因地区气候有差异,请大家结合当地情况掌握最佳季节),因为这时松树的树液活跃,非常容易发新根,打好了土团的成活率可达90%以上。如果采挖时土团松散,或者没有土团,再好的桩头也是空欢喜,难以成活。到目前为止,本人没有种活过一棵裸根的老山松。另外,采挖山松时,要注意观察它的长势,旺盛的松树要剪掉部分枝叶(最好留下60%以上),长势弱的可少剪或不剪枝叶。打土团时要特别小心(我弟弟经常笑我,他说好象考古一样),保护好根系。如果只有几条粗根或大部分根露在表土面上,最好不要挖,因为难以成活。土团打好后小心捆绑,及时起运回家。路途较远的,中途还要往主杆、枝叶上喷水几次,喷水时特别注意,不要把水喷到土团上,因为土团湿了容易松散。另外,雨天或下雨后不容易打土团,也不能采挖。
二、栽种
山松运回后要及时栽种,最好不要地栽,因为以后上盆时又是一次高难度的作业。一般用木箱种,经对比,木箱种山松最容易成活,生长也快。也可以用瓦盆,种活后上观赏盆时可把瓦盆打烂,成本低。本人栽种山松是直接上盆景盆,管理方法得当生长同样旺盛。
山松栽种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垫好排水孔;二是土质要疏松、透水,我是一直用沙壤土(我们这里叫沙搪土,也有人叫沙公土),可用粗河沙、山泥土各50%充分拌好,河沙、山泥土一定要干净;三是上盆时一定要用薄竹片把土扦结实,也结实也好。种好后立即浇透水,然后整棵树喷水。如果水不易从排水孔流出,说明土质有问题,第一次浇水一定要浇透;四是放置朝南、通风、阳光充足处,这点非常重要;五是如果栽种后连续下雨,要用塑料薄膜遮盖盆土,以防烂根。
山松种好后,要保持盆土湿润,每天喷水三次以上,注意观察,如果叶色一直保持光亮,芽尖硬,基本成活。如果叶色暗淡,针叶慢慢弯曲变软,成活的可能性就不大了。同时要注意,山松至少要一个月以上才知道是否成活,甚至要几个月才能确定,不要轻易放弃。
三、管理
  山松成活后,进入正常管理阶段。山松管理,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浇水;二是施肥。只要不积水,晴天可天天浇透,夏天每天要浇两次透水,生长特别旺盛。要千万注意,山松绝对不能积水,否则长势不好或者容易造成烂根死亡。施肥要施淡肥,如果施肥太浓,也容易造成山松死亡。我是按照郑永泰、韩学年、叶以健等老师介绍的方法浇水、施肥、管理的,请大家多学习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在此就不再陈述。
DSC02738.jpg

DSC02739.jpg

DSC02740.jpg

DSC02741.jpg

DSC02748.jpg

DSC02749.jpg

DSC02750.jpg

DSC02753.jpg

DSC02754.jpg

DSC02757.jpg

DSC02758.jpg

DSC02762.jpg

DSC02763.jpg

DSC02765.jpg

DSC02766.jpg

DSC02767.jpg

DSC02768.jpg

DSC02771.jpg

DSC02773.jpg

DSC02776.jpg

DSC02777.jpg

DSC02781.jpg

DSC02782.jpg















































发表于 2013-11-4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经验,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4 11: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松,好经验,好品格!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4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靓松多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4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先赞,看完再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4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地气候有差异.挖任何树种都得结合当地情况掌握时节采挖成活率才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4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践出真知,非常感谢你与我们分享你的经验,同时也让我对松的兴趣大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4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佩服!楼主的山松作品充满奇.古.怪之原素,极可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4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漂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4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松、好经验、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4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雄戈 于 2013-11-4 13:24 编辑

认真阅读,很有收获,谢谢分享。好眼熟的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4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4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是山松的大家,谢谢你分享经验啊!感谢你的无私奉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4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分享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4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经验,感谢你的无私奉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4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体会文章。多谢楼主分享挖松、种松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4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好松。。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4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4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4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松。好养功。期待楼主大而精的山松作品在论坛出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4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经验,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4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的无私传授,你比那些高高在上的大师强百倍!我去年挖了一棵黑松老桩,活是活了,一直长不旺,泡沫箱养的,估计是土壤长期偏湿,现在甚至出现顶枝松针萎缩的迹象,请问现在有什么好的补救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4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4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经验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4 19: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松靓!养功好、选材够精!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岭南盆景网(广东省盆景协会主办) ( 粤ICP备14059233号 )

GMT+8, 2025-7-23 06: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