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盆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75|回复: 28

分享《双雄竞秀》的几篇鉴赏文章,鼓励网友们多练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9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寻梅踏雪 于 2014-3-10 11:54 编辑



      2013(古镇)中国盆景国家大展降下帷幕已数月矣,相关报道逐渐见诸业内媒体,岭南盆景网作为广东省盆景协会的官方网站,也算是东道主之一,除响应省盆协征召,派遣相关人员参与布展工作外,更发挥网络优势和自身积极性,从省盆协专家组到各地遴选择参展作品始,到参展作品送展、展场布展、作品展示、协助评比、统计分数、挂发奖牌、开幕式、晚宴、撤展、征集盆友评议、总结大会等全程报道,在宣传、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了广大网友的肯定。
      笔者随站长参加布展之秘书组工作,在一个多星期的紧张工作中,抽空拍摄了大量的图片,坚持于每天凌晨发帖与网友分享,坚守了新闻性和时效性,累,并快乐着……
      展后,掌握了第一手的、较详尽的图片、文字资料的笔者,成了疲于奔命的“万金油”,除了为有稿约的杂志媒体撰稿外,还应邀为其他媒体提供了部分文、图资料,其中,为《中国盆景赏石》提供了专家组遴选参展作品、布展花絮、评委工作照等图片资料,还摊上一件大事:根据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提供的名单,向部分广东籍的国展参展者征集生活照,供杂志刊用。这批盆景界的腕儿,大都不懂网络,没有QQ、邮箱,而且不乏极有个性的土豪,征集工作之艰辛,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当笔者在最后的期限将最后一张征集到的照片传给北京编辑部的责任编辑时,回想征集工作中付出的时间、劳动、浪费的口水、受到的猜疑和委屈,百感交集、五味杂陈,眼睛不由自主地湿润、模糊了……2014年2月,笔者收到一份函件,封套上有一张标签写着:感谢你在百忙中对我们的支持,特送样书一本。


_MG_0939_副本.jpg

笔者获赠样书




          《中国盆景赏石》将首届国展的报道倾力打造为三期结集出版的专辑,并在首页刊登了首席大奖《双雄竞秀》的三篇鉴赏文章,分别由王选民老师、徐昊老师和罗传忠老师撰写,笔者特传诸论坛,与盆友同飨。
      笔者拙作《气势磅礴、神韵天成——双雄竞秀鉴赏》未付梓前,曾与《中国盆景赏石》编辑老师分享,她们表达了诚恳的采用兴趣,无奈笔者已答允《中国花卉盆景》的编辑老师,不好割爱(拙作率先刊于《中国花卉盆景》2014年一月期刊),未能与上述老师的大作同书展示,略憾也。


      笔者籍本帖,鼓励并呼吁广大网友,多动笔,多鉴赏,我们盆景人应该全方位发展,既能制作盆景,还要懂鉴赏盆景,增加自已涵养,更加无愧于“盆景人”这个称号。
      相信有不少的盆景友会有如下同感:平时面对一盆盆景作品,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评头品足,但是,当拿起笔来,却觉得下笔晦涩。
      笔者提一个小方法给大家参考,如果用心用功,10分钟内,你就会成为一个写作高手:使用手机的录音功能,自己一人或几人一起,品鉴任何一盆盆景,畅谈阔论。然后,根据录音,复写出来(与小学老师的“听写测验”无异),再加以修改,就会是好文章了。不要怕写了错别字,也不担心写得不好,我们无需有任何心理负担,发上论坛,肯定会有热心的网友帮你修改得更精彩,如果有个别网友冷嘲热讽,大家都会批评他。
          我们敬爱的曾老师说过,一盆盆景,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点、不同的文化底蕴、不同的表述方式……就会有不同的赏析。愿大家多练多写,玩出精彩、写出更精彩!





IMG_0941.jpg

《中国盆景赏石》杂志国展专辑结集出版



_MG_0931.jpg

《中国盆景赏石》杂志国展专辑中,首席大奖《双雄竞秀》鉴赏文章之一:王选民老师撰写;之二:徐昊老师撰写;




王选民 评析“双雄竞秀”九里香

   九里香是南方区域性树种,其树性本身具有许多特征性优点,故在南方杂木类当中颇有人气。但能正确把握九里香的特点创造出理想的作品的人,确实有一定的水平。
这棵树就素材特点上而言,可谓百里挑一。造型上已有十年之多,枝干培养功深可见。尽管在素材特点的取势定位和枝法应用方面尚需要完善,但树的自然形象和九里香所固有的天性特征还是能打动人心。其作品的神采和枝叶之间的自然气息足以让人入神,玩味无穷。




徐昊  评析“双雄竞秀”九里香
   
      经常有人说:“盆景是自然的浓缩与再现”。对于一般所看到的盆景或盆栽而言,可能就是那么回事,而对于一件盆景艺术作品来说,这话就有失偏颇。
      中国盆景的审美,不仅观其外相,更注重看其内真。所谓外相,便是树桩经过裁剪、造型,养护完善后的动止形态;所谓内真,则是造型布势的气度和蕴含其中的人文精神。一件优秀的中国盆景艺术作品,绝不是“再现”古树名木的自然形态或一隅优美的山水风景,而是胸中丘壑,是心化了的景观,是“再造”而不是“再现”。再造自然为心化的自然,其创作发之于心,行之于迹,立之于象,现之于景,于景生境,境生于象外,即景外之情、之境。陈伟先生的九里香盆景“双雄竞秀”,便是这样一件优秀的盆景艺术作品,因此在首届中国盆景国家大展的100间盆景精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大展首奖——“中国鼎”奖。
      作品根盘稳健,根爪或匍匐起伏,或腾跃曲折,紧扎地面,充满稳定的力量感。主干呈左斜之势,线条曲折优美,干肌隆张劲健。主干下部粗壮,看似由于树龄的古老和岁月的涤荡,使之渐渐中空,且一分为二,形成自然的双干树相。双干之间尚有舍利相对,平添了作品的岁月沧桑和历史印记,增加了作品深邃的时空内涵。作者根据树桩素材的特点,取低位出枝,以向左的主枝凌空展宕,来加强作品的奇险之势和空间之美;以副干粗壮而向右舒展的树枝来稳定重心,使作品于奇险中复归平正稳定。树枝的线条曲折起伏,遵劲有力,整体的枝势或展宕或飘逸,或平舒或上扬,极富变化之美。错落变化的枝线使作品的结构显得充满跌宕起伏的矛盾和抗争,而作者巧妙地驾驭树势和主线条的走向,使作品于矛盾中达到大势的协调和统一,也因此增加了作品可赏的内容,深化了作品的内涵。
      作品的外相,是雄浑博大的气势和飘逸儒雅的姿态,满树新叶初萌,让人如沐春风,一番和煦明媚的景象。葱倩优雅的内在,却是百折不回的傲然风骨,风骨里,既是自然沧桑的经历和抗争,也是人类自我精神的体现。





_MG_0938.jpg

《中国盆景赏石》杂志国展专辑中,首席大奖《双雄竞秀》鉴赏文章之三:罗传忠老师撰写


罗传忠  评析“双雄竞秀”九里香

      陈伟先生的九里香“双雄竞秀”之所以在众多顶级盆景中脱颖而出,高居榜首,荣膺中国盆景国家大展中国鼎首席大奖,自有其过人之处。
      其实,盆景界对“双雄竞秀”并不陌生,该作品曾在国家级盆景展览中摘金夺银,并于2006年在陈村国际盆景博览会上作为展会的形象宣传图片而风靡一时。然而,却鲜有人知其成功背后所历经的艰辛和漫长的等待。
      据笔者了解,该作品最早下山桩栽培造型是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已足有40个春秋。作品先是地植,期间曾数次上盆造型及下地复壮。经过20年的蓄枝截干才基本成型,再经10余年的蓄养方才达到目前的水平。此作品作为一个典型的范例,正应了“一景方成已十秋”的行话,其实岂止十秋!如果没有作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精心养护栽培,从青丝熬到白发,何来如此赏心悦目的盆景逸品呢?
      不难看出,作品的原桩是最普通的双干树,且主副干左右分道扬镳,是盆景人最忌讳的树相。然而作者似乎早就立定主意,胸有成竹,采取与正格树完全不同的逆向思维开始蓄枝造型。任由左边的主干和右边的副干如脱缰之马,按相反的方向恣意狂奔。副干宛然下行,主干迂回上跃,主副干越走越远,一般人看不出其中奥妙,认为主副干大分大离如何收得拢?殊不知主干以小于90°的突然急转弯,向中轴线方向急起盘旋而上,结顶向右俯看,照应副干,顾盼有情,礼让得体。此时,才真正显露其庐山真面目,一盆超凡脱俗的盆景终于亮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突破固有的审美标准,不拘常法,不落时趋,创作出令人目一新的作品,应该是作者创作该作品的初衷吧。
      观此作品,树品高尚,矮壮雄强,气韵生动,聚散有序,节奏和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洋溢着雅趣,玩味无穷;根盘左实右虚,阳根裸露支撑八面,有力稳固;树身洁净,筋骨、肌肉纹理清晰可见,体魄强健,曲线玲珑,身段优美;小枝游弋自如,穿插有序,柔中带刚,过渡自然;叶片细小嫩绿,如繁星点缀,团团簇簇,聚聚散散,碧色满树,美轮美奂;布局有序,疏密得体,层次分明,线条流畅,轻重缓急搭配合适,左跌右飘,左边下跌枝恰好弥补此处的空缺,起稳定重心作用,可谓点睛之笔,使盆树既丰满浑厚又飘逸动感,整体充满奇逸玄妙之气。




nEO_IMG_封面.jpg

拙作率先刊于《中国花卉盆景》2014年一月期刊



nEO_IMG_文章.jpg


拙作内文,曾发帖于本论坛:

http://www.lnpjw.com/forum.php?m ... &extra=page%3D1


          九里香是岭南盆景第一树种,素来深受青睐。《双雄竞秀》树高92CM,伸展168CM,仅算是中等略偏大型盆景——在逐大之风日炽的当下,能够吸引眼球,获得评委的一致高分,斩获首届国家大展之首席大奖,决非偶然。
      据悉,该作品造型时间长达30年,以岭南截干蓄枝法一刀一剪蓄养而成,充分体现枝无寸直,一寸三弯,虬柯盘曲,疏密藏露之境界。桩坯为一本双杆,低位分枝,向左右伸展,状如牛角,为一般盆景人都不看好的形格,该作在造型之初,也鲜获身边的盆景友人青睐及支持。
作者慧眼独具,艺高胆大,布局谋篇更多着墨于左主杆,于黄金分割点出一探枝,与欲扬先抑、一波三折的右杆呼应,使整体树相达至平衡。作者匠心独运之处,体现在左干盘斜而上,右顾回曲,完美收顶——这就是神来之笔,如果没有这个回曲结顶,这盆作品就还是一个“牛角”;结了这个顶,整体树相轮廓,就达到一个不等边三角雏形,重心回移,树相丰满。
      该树配盆也恰到好处,选用一个80×80CM方形石湾盆,彰显岭南盆景与石湾花盆的渊源,霸气外露的根靴,抓地潜土,力逾万钧。根盘外沿,就是盆壁,仿佛没有一点多余的泥土——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刘传刚曾作过形象的阐述:大树配小盆,彰显树大;小树配大盆,益显树小——景树枝托洋洒,恣意张扬,功夫在盆外,给观赏者的第一印象是“这树很大气(霸气)”!
      端详景树,左干翩然而上,回曲右顾,右干躬身横出,跌宕起伏,余韵悠长,结顶回眸,与右干余脉顾盼生辉,浅蓝胎色的花盆,衬着翠叶金枝,景衬题名,教人神游遐思,仿见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的祖逖和刘琨,仗剑共舞,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衣袂飘飘,少年倜傥……








发表于 2014-3-9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寻版辛苦了。正是有你和众多论坛管理的辛勤无私付出。才让论坛更出彩。令众多盆友获益良多。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9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9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感敬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9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9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棵经典之作都有它的故事,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9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获益良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9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好文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9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之作不同解读.谢谢寻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9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最喜欢看到的东西,获益匪浅。特别感谢寻版的付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9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没?可以出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9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毎一经典之作都有它的故事。其实,每次拿奖的作品,只知拥有者的名字。未知其作品的原作者的创作经历和汗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0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0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啦建兄,好介绍好文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0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寻梅踏雪 于 2014-3-10 11:34 编辑
天然合一 发表于 2014-3-9 23:45
还有没?可以出售?


每位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都会收到的。另外,你可以邮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0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多谢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0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图美文,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0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精辟论述,图文并茂,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0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树美文  尽吐芬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0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以后多出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0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0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佳景美文各自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0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笔我也有练,可惜不出彩,
钱我遍地找,无奈得半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0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0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寻版是国家级盆景人才,为盆景奔忙着,奉献着,快乐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岭南盆景网(广东省盆景协会主办) ( 粤ICP备14059233号 )

GMT+8, 2025-7-20 19: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