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寻梅踏雪 于 2015-2-28 22:17 编辑
按:月前,笔者走访粤北盆景友人,与韶钢盆协欧继远会长、余寿良秘书长、付建明副会长等粤北盆坛翘楚深入交流,获益良多,采集了丰富、翔实的资料,容后于论坛陆续报道。
首届粤北(韶关)盆景艺术迎春展开幕在即,特整理欧继远会长有关粤北盆景人精神的访谈,传之论坛,以飨网友,并籍此向粤北盆景人、向首届粤北(韶关)盆景艺术迎春展台前幕后的布展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欧继远会长(资料图片)
欧继远会长谈粤北盆景人精神
为了本次盆景展览的作品征集,我们一家一家地去走访,发动盆景友参与展览。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心里没底,担心300盆的规模达不到。通过走访、发动,惊喜地看到,盆景友的热情高涨,踊跃参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作品出作品,现在报名的参展作品达到350多盆,远远超过预期规模,可能要考虑压缩一下规模了。
通过走访,与基层盆景友零距离交流,我们深有感触!我想谈谈粤北盆景人的精神,与大家分享:
粤北盆景人精神——一个省有一个省的精神,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也有它的精神,而且这种精神是巨大的,它是一种灵魂。我给大家谈三个最能表现我们粤北盆景人精神的例子:
有一个盆景友是残疾人,一只手没有了,就用一只手做松树盆景,是怎么做的?他用一只手绞住、压住,这个手还要用钻,甚至用牙齿咬住,扭动枝干,达到理想的角度,这个太难做了。这位盆景友是40岁左右,他又没有很好的盆景场地,但还是那么地兢兢业业,维持这种爱好。他图什么?你想象不到他造型做出来的角度,你就完整地用一双手去做,可能也做不出来这样的角度。虽然他断了一只手,只能用一只手来做,他还是要把它做出来,这是一种艺术的追求。这是第一个例子。
第二个例子,有一些盆景爱好者是老同志,买房的时候为了能种盆景,都选择高层——因为楼顶才有地方种盆景嘛,住九楼、十楼、十几层楼,没有电梯的,这样的老同志七十岁的、八十多岁的,每天都要爬上爬下,不辞劳苦地照顾着楼顶的盆景。在韶关市做盆景的这批人,这些老同志不是仅有几个,而是一个队伍、一个群体,他们年龄到了这个时候,仍然没有放弃盆景!
还有一个例子:有些盆景友,平常你让他们去买什么东西,他们都舍不得——比如买衣服,买吃的喝的,都要舍不得。但是他们去买盆景,跑到山东,他们就舍得买。一棵盆景,比如黑松二、三万块钱,他们就舍得买。他们的经济条件又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他为什么要买?这就是对盆景的追求!
所以我说,一定要发现和挖掘这种精神,它会是一种力量。一个地区去发现和挖掘这种精神,这个是无限的力量。就像一些老同志,年纪这么大了,盆景还玩得那么好,对我们中年、青年盆景人来说,这就是一种影响,一种动力,一种鞭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