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盆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60|回复: 0

中国枯木文化和枯干式盆景的起源与发展1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8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枯木文化和枯干式盆景的起源与发展10



1少年学艺时候的记忆

2《庄子·内篇·人间世》无用之用方是大用

3西汉枚乘的《七发》

4西汉刘胜的《文木赋》

5晋代庾信的《枯树赋》

6南北朝与隋唐的枯树诗

7卢照邻的《行路难》与《病梨树赋》

8张璪是创造双枝画技与理论的源头

9杜甫是创造枯木式盆景的先驱

10黄筌雪竹文禽图与李成读碑窠石图

11苏洵创作木假山盆景

12苏轼创作枯木竹石图与理论

13倪瓒六君子图与枯木竹石图

14赵孟頫古木竹石图与名言

15李衍枯木竹石图与李士行《偃松图》

16沈周与明人的枯木竹石图

17石涛枯木竹石图与名言

18乾隆枯木竹石图与评论

19清代著名枯木式盆景名家

20陈师曾枯木竹石图画铜

21周瘦鹃是枯干式盆景实践与理论的大家

22陈从周“模拟枯木竹石图”美学理论轰动了世界

23枯干式盆景的研究时尚

24枯干式盆景概念与含义

25枯干式盆景的起源

26、当前我们的盆景情况确使人担忧

27、创作中国盆景这才是我们倡导的目的

28、面临的问题与结语


10黄筌雪竹文禽图与李成读碑窠石图

五代黄筌雪竹文禽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寒冬的江河畔,两株荒凉枯木伫立在突起的白色巨石上。犹如垂钓老叟的柳树,将它细长的枝枒抛向灰蒙的江面。江河上一对水鸭,远游而至;柳稍枝头上的四只八哥、柳石间几株丛生的寒梅雪竹,为这冬河之畔增添不少的生意。图中画风野逸简淡,树石等主要实景置于幅左,而将江河与水鸭置于幅右。这种虚实对映的布局,不仅显示出枯木竹石独特的审美趣味,也展现了自然生态活泼灵动的特质。画家绘以梅、竹,以及成对成双的游禽与飞鸟,不但点出了早春时序,更具有吉祥的祝幅之意。黄筌(903-968?)是五代后蜀的宫廷名画家,北宋时随着蜀主归宋后,便与其子黄居寀同入画院供职,对北宋初期花鸟画影响深远。

五代李成读碑窠石图 现存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表现冬日田野上,一位骑骡的老人正停驻在一座古碑前观看碑文,近处陂陀上生长着木叶尽脱的寒树。一种苍凉冷落的情境之中,一块残碑,几株枯树,原野凄凉。表现出人世沧桑,往事如烟,不堪回首之感,表现出愤世嫉俗、高傲孤寂之品格。残碑以淡墨染正侧面,斑驳漫漶;环绕残碑周围的枯树盘复,枝干下垂如蟹爪。荒石孤立、荆棘枯草,所有的景物都烘托出无限凄怆之气氛。荒寒的原野、劲拔的枯树和矗立的石碑,使人产生对逝去历史的追忆和时代变迁的感慨。景物气氛寂寥凝重,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枯树变化多姿,用笔尖利,窠石土坡圆浑秀润,符合李成“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端颖脱,墨法精微”的特色。李成(919967)长安人。幼好文学,气调不凡,性情旷磊有大志。画山水,北宋初推为第一。初师关同,后自成一家。惜墨如金,常用直擦的皴波,写平远寒林。画树木节处,不用墨圈,只点下大点。通过用淡墨涂抹,所作雪景,峰峦林层,凡烟支变灭,水石幽涧,树木萧森,山川险易,莫不曲尽其妙。民载中说他的画:“扫千里于咫尺,写万趣于指下”。江少虞的《皇朝事实类苑》里说:“成画平远寒林,前所未尝有。气韵潇洒,烟林清旷,笔势颖脱,墨情精绝,高妙入神,古今一人,真画家百世师也。……”《宣和画谱》说他擅长描写“山林薮泽,平远险易,萦带曲折,飞流危栈,断桥绝涧,水石、风雨、晦明、烟云、云雾之状”。

“高子盆景说”,在谈到盆景剪裁造型当以古画为参照标本,“结为马远之欹斜诘曲,郭熙之露顶攫拿,刘松年之偃亚层叠,盛子昭之拖拽轩翥等状,栽以佳器,槎牙可观,他树蟠结,无出此制。更有松本一根两梗三梗者,或栽三五窠,结为山林排匝,高下参差,更多幽趣。”静下心来,细心观赏,心领神会,就会象一些盆景高手一样发现:中国有深厚的枯木文化,这是老祖宗留给盆景后人的无穷尽的恩惠! 五代黄筌(903-968)雪竹文禽图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jpg 五代李成(919—967)读碑窠石图现存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jpg 郭熙窠石平远图立轴绢本淡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jpg abbr_61c20814e401950e7d0fbe7b999e9fd5.jpg 笪重光枯木竹石图1653年作.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岭南盆景网(广东省盆景协会主办) ( 粤ICP备14059233号 )

GMT+8, 2025-7-18 14: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