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盆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06|回复: 7

盆景艺术创作的继承和创新【转帖】(周木采,厦门盆景花卉协会副会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3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盆景艺术创作的继承和创新
一、盆景艺术创作的继承:
     (1)继承和弘扬老一辈盆景艺术家的高尚品德
     “为人之道便是治学之道”。高尚品德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源泉。盆景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的产物。艺术是人们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现实,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属意识形态的范畴。艺术作品是人类精神产品,如音乐,美术,戏剧……等。盆景艺术也不例外。它是借助山之势、水之声、树之形、石之态而表现人之情,宣扬真、善、美,唾弃假、恶、丑。达到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艺术的作用在于用美的情怀慰藉人生,以高尚的情趣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家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一个艺术工作者唯有思想正,胸襟宽、目光远、情趣美,才能创作出高品位的作品,才能对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世界著名的艺术大师罗丹说:“做一个艺术家,须先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认为“去利欲越远,离美情就越近;名利权欲愈炽,离美情则愈远”,从两位艺术大师对艺术家人品的精辟论述,可见人品对艺术来讲是何等重要。
     为了弥合文革动荡之后中国盆景艺术的断层。推动我国盆景的发展,耐翁先生战胜了年迈、体弱,病魔缠身等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忘,寝废食地撰写盆艺著作,其中概括了中华南北各流派盆景艺术的风格,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华盆艺的真谛。《盆栽技艺》一书,为中国盆景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历史性的推动作用。是什么力量支持他战胜困难完成著作?是他的品格,他的爱国情怀、他的民族责任感在驱使他激励他。
     耐翁先生作为盆协会长,勤奋好学、谦洁律己、两袖清风。“谈耐翁风格”,“学耐翁技艺”,不学其品格,自然什么也学不成。
     高尚的人品是耐翁艺术成就的重要基础。一个有志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必须讲道德,讲修养,讲人品,这不是谁的新发现,而是历代中华艺术家们的优良传统。我们必须继承、发扬。
     (2)继承中华传统盆景艺术理论
     从事盆景艺术活动,该学的知识很多,涉及面很广。首先要学习中华盆景艺术的传统理论,掌握盆景艺术的传统功底。因为它最能阐明中华盆景艺术本质,是最值得中华民族引以自豪,让世界人民敬仰的盆景艺术精华。这也就是中华盆景艺术的“民族性”,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盆景艺术的精髓和魂魄。学习、继承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创新”,只有继承和创新,才能使中华盆景艺术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及历久不衰的艺术感染力。一般的爱好者,盆景艺术书籍看过不少。但深入学习、研究并在实践中融会贯通能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者并不多景。
     我省盆景艺术经过廿年发展,今已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苗头。如何解愉呢?其中一些问题在于脱离了中华盆景艺术的优良传统,艺术功底。
     例如“以小见大,缩龙成寸”是一句脍炙人口的中华盆景艺术技法的基础理论。在近年渐渐被人遗忘了。个头又粗又大的巨型盆景或超巨型盆景。(树高在一米二以上,总重量二百公斤以上)的出现在展厅,却能获得一等奖的大有人在。他们变“以小见大”为“以大见大”;变“缩龙成寸”为“制龙成龙”。他们认为巨型盆景因为个头大,份量足,易吸引观众,易征服普通观众和评议员,易夺得桂冠。我们并不是完全反对培育用于个别大场合巨型盆栽。我说的是培育巨型盆景在闽南已形成一股风气。特别是在大榕树盆景方面,肥胖幼嫩是它们的共同特点。耐翁先生在“盆栽技艺”中高度概括了中华盆景品评和欣赏的依据,它是“势、老、瘦、大、难、韵”这六个字,它是中华盆景艺术之灵魂所在。所谓“大”,“不是高大数丈,而是虽小亦大,不论如何变革,也不能脱离中华盆景艺术风格,这叫“万变不离其宗”。巨型盆景脱离中华盆景艺术风格不算不远吧!违背中华盆景艺术魅力,盲目求大,不算是创新,这是倒退,这是太商品化的头脑发热。再说如此巨大的家伙,除公园、广场以外,谁家能容置它?如今许多盆艺爱好者已经逐渐认识了其中的问题,开始疏远它,相信今后会有更多人走出这个艺术误区。
     继承中华盆景艺术传统,主要是学习其科学的精华理论部分。而不能只停留在其表面的形状上。这就叫“学其道,不学其貌”,因为光学“貌”那就“学古如古”,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而学其“道”,了解其精神所在,就能根据自己对“道”的理解去创造出属于自己、有艺术个性、有艺术活力的东西,便把老传统学活了。只有这样,才能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盆景艺术流派、风格,推动中华盆景艺术进步,即所谓“借古开今”,推陈出新。
     二、盆景艺术创作的创新
     (1)学习科学知识,加强理论武装。
     我省、我市改革开放20年来盆景艺术水准已有明显提高。学习、研究盆景艺术者数量之众,范围之广是史无前例、培育树桩盆景技术得到改进,其速度之快也是空前的。出现了规模化的生产专业户,涌现出一大批熟练的工匠、技术员。我会废除了“鸟屎榕”的错误观点(即鸟吃榕仔拉出的粪便掉进墙缝才会长出榕苗),公开推广榕树籽科学播放方法之后,我省榕树盆景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漳浦县成了中国榕树盆栽基地。
     随着生产培育技术不断飞跃发展,造型、能力滞后的问题已经突显出来,出现了“国际树”、千篇一律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一些盆景艺术工作者存在着“一高一低”的问题,即成名成家欲望高,个人综合素质低。这是前进道路上一个主要的障碍。盆景艺术是一门科学,要想在该领域中有所作为,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刻苦学习,打好坚实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练就一手娴熟的技艺技巧,这样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创造,有了实实在在的成就,你不称“大师”,人们也会给安上“大师”之名。耐翁先生生前不称大师,但人们都认为他是我们心中的大师。如果凭着一孔之见、一得之绩,大吹大擂,竭力浮夸。甚至采取各种不当手段去钓、沽名钓誉,到头来只能闹出无聊的笑料。大师是学出来,做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只有工匠水准而妄称大师,只能自欺,不能欺人。我们的世纪是科技大发展的世纪,依靠科技、学习科技、不断“充电”、求进步、求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盆景艺术的发展也不例外。要创新,必须走依靠科技、掌握科学的道路,提高个人整体艺术修养,才是中华盆景艺术发展之路。
     比如山水画的布局处理,国画理论认为应做到“主中有主,次中也有主”。这句话多么简洁明了,用来指导山水盆景布局和树桩盆景造型处理,再适合不过了。又如梅树花朵的分布应做到“乱而不乱,齐而不齐”。这句话的哲理是么辩证、多么深刻、多么浅出!树桩盆景的根蔓分布按此理论布局,就能安排得很自然,很精彩。就可以避免雷同、呆板等缺点。又如郑板桥的“眼中之竹,心中之竹,笔下之竹”等等都有很深刻的指导意义。
     (2)研究当代社会的艺术潮流、艺术追求、艺术特点
     当今社会艺术领域存在着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的时尚,出现求新、求异、求变,拒绝平庸、雷同化,趋向及表现自我,突出个性的艺术追求等等。这都需要我们用细致的匠心,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去发现去研究,才能获得强烈的时代艺术灵感,从而去反映时代,为时代服务。这方面贺金荪先生已给我们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他制作的山水盆景《风在吼》、《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我们走在大路上》,就让人感到有一股新时代的气息。
     一个好的现代盆景艺术作品要具备有传统的艺术功底,能为民族的雄魂高歌:又要有时代的艺术特征,能为时代精神呐喊。要具备艺术的共性,又要强调艺术个性,则称谓“人人手中无,人人心中有”。因为个性化的艺术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给人予澎湃的生命力,提升精神向往度。这也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之无个性的作品不为时代所欢迎。必须研究时代,才能创造时代,掌握着时代艺术的脉搏,才能跟上时代艺术的潮流。
     (3)师法自然
     到大自然中去,领略大自然博大神奇、雄伟磅礴、诗情画意的风光,荡涤胸怀,捕捉盆景艺术创作的灵感。
     (4)大胆实践,敢于创新
     实习理论,技艺要虚心,而搞创作(创新)则要有信心,即不以他人的好恶来左右我们自己的创意、作为自己创作的标准。大胆创作富有时代气息、有个性的作品。有个性就要超凡脱俗,八面玲珑。无个性的盆景已落在时代后面。
     让我们大家一齐认真继承先辈的盆景艺术遗产,高举科学旗帜,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更多“人人手中无,人人心中有”优秀盆景去感动每一个心灵,美化我们的新时代!      
                                                                                (周木采,厦门盆景花卉协会副会长)
发表于 2010-12-6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学习体会~!
发表于 2010-12-8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盆,一般意义指的是凭一人之力可轻松搬动的吧,即便盛满物品(如水、菜、沙、土等等)后分量比较重了,
顶多叫上个帮手就可以抬起移走了吧。如今不少人把“池”做成巨大盆状,种植树木,并称齐为“盆景”,
这应当算是伪“盆”之景
发表于 2010-12-8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端一盆过来”,“抬一盆上来”
“马拉车运一盆、吊车吊一盆”
发表于 2010-12-12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盆景求巨大,作者求头衔,展览求效益......
发表于 2013-4-6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赞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8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钱人的加入,名人效应,市场追求形成大大盆景出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30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有体会,完全赞同楼主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岭南盆景网(广东省盆景协会主办) ( 粤ICP备14059233号 )

GMT+8, 2025-7-7 15: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