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盆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0|回复: 11

请教各位老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5 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人"与"素仁"的区别?
发表于 2011-2-5 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素仁为宗,文人为俗
发表于 2011-2-5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小桔迷 的帖子

转帖

拂去素仁身上的尘埃◎红  之
当今的盆景界,有很多人喜爱文人树盆景,也热衷于制作文人树盆景,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文人树盆景宗师素仁和尚。
    “素仁俗名陈素仁,他岁拜鼎湖山云寺亮思长老为师后嘱法於广州海幢寺,1962年圆寂终年68岁。(吴培德主编《中国岭南盆景》,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第207页。)这是目前能查到的最为详尽的素仁生平资料。
    或许是资料的匮乏,才导致盆景人对素仁大师的生疏。

    其实,覆盖在素仁大师身上的历史尘埃,是可以拂去一二的。
    素仁大师善于经营佛寺。在他主持海幢寺之初,该寺已成颓势,部分塔殿被辟为“海幢公园”的民用活动场所,香火式微。但是经过他的经营,至1948年《广州大观》一书出版时,海幢寺已发展教徒70
    素仁大师曾侨居佛山,与叶恩普、孔泰初、骆介夫、叶少弼、文大肃、麦浪、黄志夫等岭南盆景艺术家一起,组建了名为“玄社”的盆景会社,并在佛山东华里的“杨星桓书舍”展示各自的盆景作品,互相切磋技艺。当时,佛山的盆景爱好者非常推崇素仁的盆景风格,纷纷学习制作“素仁格”盆景。“素仁格”文人树盆景,成为一时之风尚。
    在广州联系善信之余,素仁大师亦交往不少当地盆景界人士,常约他们去海幢寺切磋盆景技艺

    对于“素仁格”文人树盆景风格的形成,素仁大师专门撰写了《我对盆栽艺术独创风格的尝试》一文:
      当我最初搞盆栽的时候,没有什么艺术目的。后来我逐渐体会到盆栽是一种艺术,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而这种艺术必须表现我们祖国的民族风格、民族特色。因此我便开始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开始向这个途径来钻研。
    每当我在欣赏祖国壮丽的山河的时候,我特别留神观察树木的姿态,有些傲岸孤高,直耸青云;有些盘根曲折,豪雄奇伟;有些飘逸奔放,潇洒清幽,这些都使神往而产生无限的美感。就是这样大自然给我真实的启示,给我无限的素材,使我的盆栽能逐步表现出具有民族风格的自然美。
    在艺术加工造型的时候,我认为重要的关键是在选择树的干材,这是塑造各种姿态的基本条件。树干有刚有柔,各有优点。或取其刚,或取其柔,或使其刚柔统一。其次是枝条的留长或消减,要从总的姿态着眼,要从将来定型后如何来着眼。就是说还未生长定型,心中已有一幅画图,务求做到多一枝嫌其多,少一枝嫌其少,做到意想中尽善尽美的境地。
    至于我选择树材,有所偏好,总与人不同。通常别人不喜欢的有很多常合我心意。我偏爱那瘦劲高飘的形格,有时树干高飘到两米以上,我自己也觉得太狂放了。很多人见我买这种树,就会发笑。有时我自己也觉得好笑。但这是我的爱好,也是我个性的表现。因此我的盆栽的风格,总离不开飘逸清疏。几枝子母交搭高树,我感觉有自然的风意,毫无牵强的迹象。我爱自然,我不爱过分用人工造作的自然。我的盆栽的风格,与别人不同之处,就在这点。
    此外,配盆、布局,我亦经常打破三七四六种法的常规,有时屹立盆边,有时傲倚一角,因树的姿态而定。我认为空白面适当的增加,是有助于符合自然美的艺术境界,有助于使人们在欣赏中能产生自然美的美感。(刊布于《中国岭南盆景》第262页。)
这篇文章对我们深入理解素仁盆景风格的形成和特点很有帮助,尤其对喜欢制作文人树盆景的朋友而言,更是不可多得的“盆林秘笈”。

    素仁大师虽已作古半个世纪,只要有热心的朋友,尤其是岭南盆景界的朋友,抉微钩沉,总有扫尽落在大师身上尘埃的一天。


发表于 2011-2-5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乔木 于 2011-2-5 16:47 编辑

回复 乔木 的帖子

再转“江山会景处”老师的见解

止水无心------ 素仁的世界
素仁,毫无疑问是中国盆景史上一位划时代的极具影响力的宗师级代表人物。
以至今时今日仍不断地有盆景爱好者对其作品和理论进行探讨研究。
俺也来凑个热闹,抛块小砖,看能不能勾出点美玉。
俺认为研究素仁,应从他的社会成分入手,即素仁首先是位僧人,是出家人。
出家人的很多观点和俗世人是截然不同的,当然包括社会观人生观审美观等。
因而俺认为研究素仁的作品不应从技术层面,而应从精神层面入手。
出家人四大皆空,无欲无求,对于世间声色犬马的诱惑能够泰然处之,心如止水,不为所动。
所以素仁的作品就表现出很空灵自然,毫无人工雕凿的痕迹,体现出无心之美的极高的艺术境界。
看素仁的作品就会觉得好像树是刚从山上挖下就直接上盆欣赏一样。
曾有盆友提出素仁的作品到底算不算岭南盆景?
俺认为应该算禅心或者禅意盆景,与传统的岭南技法盆景有本质的区别,是出世的。
1.gif
2.gif
3.gif
发表于 2011-2-5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引用一篇
赏 悟 《 初 春 》
    《初春》是岭南盆景一代宗师、文人树创始人素仁的传世之作。
      粗略一看,《初春》枝桠疏密有致的寒相,仿佛在肃杀的寒冬腊月之中,让人想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然而,仔细一瞧,裸枝已经冒出绿芽,偶尔也有已展开的淡绿的嫩叶,似乎在告诉人们,大地在严寒中苏醒了,春天正在悄悄地走来了。
         有人说,春天的盟友是光明。或许四季轮回与昼夜更替有相通之处,或许就是禅宗的哲理吧。严冬好比就是黎明前的黑暗,那么作品要展现的就是黑暗与光明之间的第一缕曙光。不知作品是不是创作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若是的话,还有更重要的一层含义,它将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无论多么寒冷,它依然保留着活跃的生机。也像大型歌舞《东方红》里的一个镜头,“天亮了-------解放了”,人们正在欢欣鼓舞迎接生机勃勃的美好春天。
         《初春》的内涵是丰富的。可供化客观物像为主观心像、化客境为意境的,或许是活跃的生机,或许是季节轮替的韵律,或许是一种青春的萌动,或许是一种力量的感悟------。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禅师们常常用“时节因缘”“春生夏长”来表达自己的心境。通过观照自然,从而随顺自然,达到复归自然的禅悦之境界,就是禅宗自然观的审美境界。
         《初春》的创作造型,深得文人画“骨法用笔”的精髓,主干骨法大写意与枝条的小写意融会贯通,干右斜伸出后往上往左回升,副干直升向左倾斜,形成清逸之势,如翩翩君子,又似风流才人,清高、洒脱、逍遥。小枝挺拔、轻盈,多处在左边一侧,只有一枝逆向、横斜、交叉折回,以弥补右侧过于空泛。整体效果较均衡平稳,协调统一。轻柔、飘逸的枝丫,使树相更显得活泼、奔放。洗练、简约的枝条,恬淡、冲和,依托着主干,显得清朗、简洁、脱俗。有倪瓒“逸笔草草”、画面空灵而开阔的笔意;又有八大山人恣肆、放纵、概括、凝练的风格。
         〈初春〉是文人味很浓的一个代表作。
 楼主| 发表于 2011-2-5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乔木 的帖子

非常感谢乔版,辛苦您了,学生在此获益良多,谢乔版,祝您新春快乐,身体健康!
发表于 2011-2-5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2-5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桔迷 发表于 2011-2-5 17:21
回复 乔木 的帖子

非常感谢乔版,辛苦您了,学生在此获益良多,谢乔版,祝您新春快乐,身体健康!

发表于 2011-2-5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2-6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学习了.新年快乐
发表于 2011-2-6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2-7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学到也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岭南盆景网(广东省盆景协会主办) ( 粤ICP备14059233号 )

GMT+8, 2025-7-8 17: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