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盆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64|回复: 16

我采写的《广西苍梧县松桂庄园山松盆景繁育基地》报道,刊于《花木盆景》2014A1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G_0002.jpg
《花木盆景》2014A10封面




IMG.jpg
有关内页  1





IMG_0001.jpg
有关内页  2





文稿:



                                                                                  坚持理念       守望松韵

                                                                                                               记广西苍梧县松桂庄园山松盆景苗木繁育基地
                                                                                                                                                         
                                                                                                                                                                            广东  李建



       岭南盆景以其近树造型、因树造型、截干蓄枝、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等技法和枝法,脱颖而出,闻名遐迩,为行内各流派推崇和效仿。然而,行内又有一种声音:岭南盆景以杂木盆景见长,松柏类盆景则以北派所擅。勤劳务实的岭南盆景艺术家们对山松盆景的求索从未停歇止步,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钻研,努力创作,刻苦耕耘,运用岭南盆景出枝定托、立图构思的成熟技法,结合北派盆景蟠扎技术,创作出一大批更富诗情画意、更富表现张力的岭南松树盆景,涌现出一批岭南玩松大家:韩学年、彭盛材、郑永泰、何焯光、曾宪烨、叶以健……
       2009年4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在韩学年大师的盆景园——品松丘,举办了中国松树盆景研讨会。这是盆景界对岭南山松盆景认可和重视,以“韩松”为代表的岭南山松盆景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岭南盆景的一个新突破。
       二十一世纪以来,山松盆景于岭南地区迅速普及,桩材原胚供不应求。作为岭南盆景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山松桩材最重要来源地——广西梧州地区,日益凸现于盆景人之视野。为此,笔者走访了苍梧县松桂庄园山松盆景苗木繁育基地骆清林先生。
      骆清林先生兼任苍梧县盆景协会会长,据悉,协会50多位会员,大都从事山松盆景、桩材采挖养殖等相关产业。松桂庄园山松盆景苗木繁育基地位于苍梧龙墟区新地镇同心村,基地创建于2003年,面积12亩,主要经营山松盆景,目前存场桩材近万盆。
       基地内,各式苗期的山松桩材码得整整齐齐,令人称奇的是除了少量山松景观大树为地植外,所有的桩材都是植于盆中。众所周知,盆景蓄养时,为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盆景人总会想方设法将其地植,以冀事半功倍。而作为批量生产的骆会长的基地,为何不采取地植方式?岂非作茧自缚?
      骆会长看到笔者的疑惑,不慌不忙,娓娓道来。他随手指着身边一盆小松的尾梢说:“山松的观赏价值既体现在苍翠如朵的松针,也体现在遒劲虬曲的枝干,更体现在苍老嶙峋的表皮(行内俗称鳞甲)。树梢的嫩枝表皮光滑,与主干粗犷龟裂的鳞甲相比,立见高下。本基地所有的山松桩材都是从种子、小苗上盆(袋)种起来的,上盆的原因就是不让其生长太快——长得太快,树干就没有这种鳞甲,没有这种树味(行话,韵味)。”
       恍然大悟!骆会长继续介绍,本地也有不少山松业者采取地植的方式,管理得好的话,三四年可达10厘米树径,但是,没有他这种盆植的鳞甲和树味。当初他选择这种方式种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行内人士也颇有微词,虽然逊于时效性,但收于观赏性,自诩值得,无怨无悔。现在这种种植效果出来了,也获得行内的认同和效仿。
       据介绍,基地内最大的投资,就是购盆,近万棵树,就需要近万个盆(袋),这是个不菲的支出,但他顶住压力,坚守理念,从不动摇。小树生长期间,需要从育苗袋,换成小盆,小盆再换成中盆……蓄养期间,加入了人工干预因素:定期断去从盆孔伸出的偷生根,不让其从盆土外吸收更多养分以生长过快;蟠曲造型,或弯或扎,或倾或悬……还有基本的浇水、施肥、除草等,基地面积虽不大,但劳动是密集型的,工作量是巨大的,除平时有固定工人护理外,常年还聘有3个盆景艺术大师指导。
       骆会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参加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于梧州市园林处管理花木盆景,开始接触盆景艺术,并在创作和生产中,收获经济回报,体会到盆景在艺术欣赏之余,有着更高的附加价值,因此,更坚定地使他走上从事松树盆景产业的道路。
       据悉,苍梧多山,山泥为黄泥夹沙,土质疏松贫瘠,适合山松的生长。而且此类土质,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形成山体崩坍现象,这种自然灾害,形成独特的生境生态,恰恰为长成山松盆景桩材提供了先决条件:水土流失,使松根裸露,使原本直立生长的松桩改变了生长方向,这就形成了千姿百态、鬼斧神工盆景桩材。苍梧优秀的山松桩材,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就一直有采挖的传统,但都属小规模,自2000年山松盆景大热以来,有近千人在苍梧及与广东交界的郁南、德庆等地,以竭泽而渔的形式上山采挖山松桩材,至2006年左右,野生资源日渐枯竭,迄今已可谓采挖殆尽!
       目睹野生资源被无序开采,消耗殆尽,骆会长痛定思痛,纵观历年上山采桩的业者,都是一种坐吃山空的思维,难有成功的个案,而一些收桩蓄育的业者,经过深加工,则获得更大的附加值。骆会长思考松树盆景的前途,盆景桩材山采,消耗资源,破坏生态,一直为世人所诟病,骆会长认为人工育桩是必经之路,获得家人一致支持的骆会长以多年来从事盆景产业的收益,投入到山松盆景桩材可持续发展的事业来,从小苗上盆开始,十年如一日,一步一步地走过来。在他的影响下,周边有数十人以不同的方式和规模也开始人工繁育山松桩材,蔚然成风。
       古云: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松桂庄园已初具规模,初见成效。十年前种下的小松苗,经过人为干预、造型,现在只需略为加工,换上观赏盆,即为一盆苍劲俊逸的小型盆景。有麝自然香,松桂庄园的山松盆景桩材远销至珠三角及湖南等地。年前,骆会长又于行内著名的广东省佛山市平洲花木世界开设门市,与苍梧的基地遥相响应,成前店后厂之势,起到立竿风影的效果。
      据不完全统计,从建设基地至今,总投入120多万元,总收入逾250万,实现了基地式经营积累,步入良性循环。目前,基地坐拥近万盆山松盆景,初步估计,整个基地行价不低于500万元。
      “桩材苗培”的模式探索成功,带动部分业者转型,提供就业机会,实现了量化生产,从单位成本上降低了山松桩材的价格,从而减少了“桩材山采”的现象,逐渐杜绝这种恶性循环……这些积极因素,为山松盆景的普及,为岭南山松盆景艺术的发展,增加了正能量!
       展望未来,骆会长充满信心,他认为,山松作为岭南盆景新兴树种,有着广阔的前景。在野生资源枯竭的当下,松桂庄园繁殖的充满野趣的山松桩材,将有乐观市场。在土地资源许可的情况下,松桂庄园山松盆景苗木繁育基地将扩大规模,进入更大规模的可持续发展。






发表于 2014-11-2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恭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坐沙发.品靓松.好写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原来是一名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热心于花卉盆景的板主,祝你有好的成就!!多谢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不错,李建不愧为网站的大才子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才多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寻梅踏雪 于 2014-11-3 08:31 编辑

恭喜建哥又一杰作,建哥为岭南盆景的宣传不遗余力,是岭南盆景网的柱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建哥,真是多才多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透过故事看本质,记者亦是间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文,为岭南盆景奔走呼号,辛苦了。走苗圃之路,时日長,见效慢,但的确是盆景可持续发展之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6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持续发展之路、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岭南盆景网(广东省盆景协会主办) ( 粤ICP备14059233号 )

GMT+8, 2025-7-27 21: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