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人大玩盆景文化
广东频道 ( 09-16 15:12 )
题记:
在中山玩盆景的早已不仅仅是离退休老人,有政府部门领导,有企业名人,有忙碌的生意人,更有不少的年青人。不少的镇区也成立了自己的协会,如黄圃、小榄、古镇等镇的盆景协会的成绩也不俗呢。市盆景协会廖振明副会长告诉记者,目前中山市盆景协会注策的会员有300多人,而盆景爱好者则数以千计,投资上百万元的盆景场在市内比比皆是,港澳及周边城市的专家频繁往来切磋。以盆景会友,以艺术论道,已成为中山文化生活之一景。
玩盆景者数以千计
9月4——12日,中山市第十届盆景展在孙中山纪念堂举行,特从外地赶来的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张世藩秘书长由衷地赞叹道:真没想到中山市的盆景艺术发展得如此令人刮目相看,无论是盆景展的规模、艺术水准都不亚于省级的盆景展。
的确,在广东省盆景同行业中,中山的盆景爱好者的水平发展迅猛。1992年,一群热爱盆景艺术的爱好者组成了中山市盆景协会,正如许多人对盆景的认识多是老年人在玩,因此,当时中山市盆景协会的会员“清一色”是退休人士,所以当时盆景协会是挂靠在老干局属下。但可别小看这个自发组成的民间团体,中山市盆景展自此已连续举办了十届,在交流中大家互相提高技艺,几年间中山市盆景协会已在岭南派盆景中异军突出。1998年,第二届省港澳盆景展放在中山举行,而这一届的盆景展的成功举行更是带动了中山盆景的发展。
如今,在中山玩盆景的早已不仅仅是离退休老人,有事业单位领导,有企业名人,忙碌的生意人,更有不少的年青人。不少的镇区也成立了自己的协会,如黄圃、小榄、古镇等镇的盆景协会的成绩也不俗呢。市盆景协会廖振明副会长告诉记者,目前中山市盆景协会注策的会员有300多人,可盆景爱好者则数以千计,投资上百万元的盆景场在市内比比皆是,港澳及周边城市的专家频繁往来切磋。以盆景会友,以艺术论道,已成为中山文化生活之一景。
故事一:养盆景写心得被人笑为“树痴”
在中山市盆景协会,今年快70岁的何生可算得上是老“行尊”。15年前,快要退休的何生心里常想着,退休后该干点啥来打发时间?“其他爱好我也没有,打麻将又觉得没啥意思。”于是,老何选择了玩盆景。可让老何和家人都没有预料到的是,原来只为消遣时间拣来的爱好竟成了如今老何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
峰峦堆翠,老树虬松,尽在盘中;山川风光,自然美景,尽在一处。盆景那于自然美与艺术美巧妙结合让老何迷醉了。看着一个个丑陋不堪的树头在自己的摆弄下,变得俯仰有姿,意趣无穷,老何更是象上了瘾般痴迷起来。晚上回家晚了,打着手电筒都要去看看令他牵肠挂肚的盆景,没事了,一个人就往周边地区的山里跑;去市场,看的就是树头;呆在家里时,老何天天与太阳打交道,只要不是下雨,必定与盆景在一起,晒得比老农民还要黑。家里人都说,老何在盆景面前是一个傻瓜、树痴,可每天对着盆景,老何心里却乐滋滋的。
1995年,在别人的引荐下,老何参加了省里的盆景比赛,而这一赛还拿了个奖回来,这令老何受鼓励不小,倒不是特别看重那个奖,而是这么多年的“工作”得到了肯定。而此后,老何的作品不断获奖。中山摆盆景展,有人看上了老何的“作品”,东打听西打听终于找到老何在沙朗的家,要老何卖给他,
养盆景这么多年,盆景带给他的不仅是生活的充实安乐,还有不俗的经济回报,可老何还是不愿意卖,“我感觉卖盆景就象卖儿女一样,每卖一盆我都好长时间心里挂挂的。”的确,每个成型的盆景都倾注老何十几年的感情和心血。
如今,老何不仅在自家阳台上养盆景,还在家附近租了1亩多地,种了100多盆盆景。这老何更忙了,不仅精心“侍候”这些盆景,还要努力学习,因为“盆景艺术里的学问大着呢”,他还将这十几年养盆景的心得写下来,如今,这“心得”已有厚厚的一摞。有人说,老何写的这些心得可以出一本书,可老何谦虚道:“只是随便写写而已。”
故事二:下岗工人托盆景的“福”
“立体的画,无声的诗”,说这话的协会会员肖生原是一个“大老粗”,可因长时间受盆景艺术的浸淫,肖生说起话来也文绉绉起来。而更让他这个下岗工人没想到的是,盆景艺术不仅让他生活有滋有味,更成了他们全家的“衣食父母”。
肖生养盆景已有20年之长了,为什么会喜欢上玩盆景这一闲情逸致?肖生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20年前,肖生是一名在港口做装卸的苦力工,一天下来,疲惫不堪,可一看见盆景,劳累就不见了。走在大街上,看到别人在修剪枝叶,他便会凑上去,一看就是半天,后来,肖生自己拣树头来种。平时,下了班就骑着单车去找树头,或是把自己种的盆景拿到集市上卖,那个时候,肖生做搬运工工资低,妻子种田,两个孩子都还在读书,盆景的收入是家庭不可小看的收入。
10年前,肖生下岗了,田也没有了,家里的经济来源就是肖生的副业盆景,于是,肖生索性将种植盆景当工作。沙岗墟还设在东区市政府后面的街道上时,大家都习惯叫个子高高的肖生作“高佬”,因此,肖生把自己的花场就叫高佬花场。
有了自己的花场,肖生和妻子一心扑在盆景的培植上,一家人的生活也因为养盆景好了起来。 如今,肖生除了在城区有一个花场外,又在环城投资开了一个更大的种植场,两个花场有近30亩,盆景数百盆。虽然风里来雨里去,天天顶着太阳晒,盆景艺术给肖生带来不少的快乐,也给他带来了不菲的收入。肖生说,他最贵的一盆九里香要卖20多万元。如今,本来做厨师的儿子也帮手照看花场,一家人以盆景为事业。回想起这玩盆景的20多年,肖生笑了:他们是托了盆景的福。
故事三:乐为盆协做“义工”
有人说,中山市盆景协会里真是藏龙卧虎,的确,在这个民间协会里不乏有“身份”的人,他们或是有一定的职位,或是有自己的生意,而在协会里,他们虽然也有着各自的衔头,可这个衔头可是要不折不扣地为会员“服务”的,而且是花时间花精力甚至是掏钱出来做义工。
就拿中山市第十届盆景展,规格之高、场面之大、精品之多,“分量”可与省级的展会相比,而其中不知倾注协会诸“领导”多少心机,会长张华江为展览出资还不愿扬名;廖振明,市盆景协会的副会长,为筹备展览两个月来跑前跑后,赢得会员交口称赞;常务副会长徐闻,知名的企业家,平时自然很忙,可仍要抽出中午休息时间办理协会的事务;副会长孙梓源,平时做房地产生意,会展时,顶着烈日在会展景点“值班”,汗水打湿了衣服,中午自己掏腰包买盒饭填肚子……
副会长廖振明告诉记者,协会的这些领导可都是玩盆景的行家里手,而大家为何如此乐意为协会服务?还不是缘于对盆景艺术的喜爱!如常务副会长徐闻出差几天走进家门,首先要探望的就是他那些盆景;如去外地旅游,若在景区里不见了徐闻,去盆景展区找准没错。副会长孙梓源买房子都要考虑到他心爱盆景的空间,专门挑有平台的房子……大家如此尽情,都是希望中山的盆景艺术更上一层楼。(徐雪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