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盆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逆水航舟

揚派盆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9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逆水航舟 发表于 2013-5-28 23:26
多谢版主欣赏,我觉得不同地方之间的文化大家可以相互学习,文化之间也没有对错之分,也可以借鉴别人成功 ...

楼主客气了!我从不排斥我所认知以外的一切艺术领域,只有我不懂的,没有我不欣赏的,艺术本无界,不同的只有内涵的表现方法罢了!欢迎多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9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岭南盆景艺术不搞一个博物馆呢?

点评

建岭南盆景博物馆,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发表于 2013-5-29 12: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9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叶以健 发表于 2013-5-29 07:35
为什么岭南盆景艺术不搞一个博物馆呢?

搞个博物馆吧,我觉得时机成熟时还是很必要的,这可以让很多人去了解和学习岭南盆景文化和传承着这种文化,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点评

政府支持才行,从资金到场地。  发表于 2013-5-29 18:26
他自已有博物馆了。  发表于 2013-5-29 15:47
找吴成发。  发表于 2013-5-29 13:39
谁来支持是个难题?  发表于 2013-5-29 10: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9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9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扬派是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有悠久的历史,以一寸三弯、云片为造型特色,平整严谨,在当时也流行一时。现在可能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不合,有人认为过时了。但赵庆泉的水旱盆景很有诗情画意,得到世人的喜爱。

点评

赵庆泉的水旱盆景只是个人表现。  发表于 2013-5-29 12: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9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见盆景,能否发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9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互学习,各取所长,目标一致,不分派别,共同创新,提高盆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9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扬派盆景
造型特点:要求“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
传统造型:“游龙弯” ,云片式(一至三层的称“台式”,三层以上的称“巧云式” ),疙瘩式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精扎精剪
艺术特点:严整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
常用树种:松、柏、榆、黄杨(瓜子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代表人物:万觐棠
流传地域:以扬州为中心,包括嘉州、泰州、兴化、高邮。
扬州盆景制作历史悠久。早在唐代,盆景已成为宫苑装饰、观赏的珍品,作为东南第一大都会的扬州,也受到京都影响流传盆景;宋代苏轼任扬州太守时,曾亲自制作盆景;明代,扬州盆景形成地方风格;清代,扬州盐商为迎合帝王南游,广筑园林,大兴盆景,有“家家有花园,户户养盆景”之说,明代形成的盆景风格,经不断提高,形成了流派。
黄杨盆景《巧云》、《腾云》、《行云》、《凌云》、《碧云》等荣获一等奖,实现五连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9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揚派盆景云片式迎合宫廷味道。已走进历史。博物馆展示昔日的辉煌?

点评

昔日的辉煌是辉煌,今天的辉煌更辉煌。  发表于 2013-5-29 12: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9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鲤想生活 于 2013-5-29 18:06 编辑

13750752698  说的近一点,没有杨派盆景,那里有孔泰初的岭南盆景、、、、、、  发表于 2013-5-28 20:42
13750752698  噢!原来是一个真正不懂盆景艺术的人,不怪!  发表于 2013-5-28 20:37

回复上面这位盆友:谢谢你这么不客气地讲话。不过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我是二十年前涉足学盆景的,我也认为,至今我也不懂盆景艺术。我只是纯玩,因为我还有自己的正业。个人从无地方偏见,但我对个别程式化的作品,真的喜欢不起来。关于赵庆泉二十多年前的探索,本人一直留意去学习其小桥流水般的立意。岭南派也有程式化的东西,我个人也不想去片面地盲从学习。就讲这么多吧,确实我的发言,以两弯半以偏概全地代表了扬派,是我不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9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赵庆泉的水旱盆景,我认为不能因为赵是扬州人,就定为扬派。倒是他颠覆了扬派云片式旧模式,引领风骚,在岭南发扬光大。而在扬州,又能普及多少,好作品几何。
说的有错,请专家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岭南盆景网(广东省盆景协会主办) ( 粤ICP备14059233号 )

GMT+8, 2025-7-19 04: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