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盆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廖志明

零碎山河颠倒松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7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大家品评,10#12#13#18#19#24#的不同观点,我会认真对待加以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7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漂亮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7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廖志明 于 2013-10-27 00:48 编辑

25#先生点评,让我听到一种强音,感受这棵在特定环境不同树貌的特征,让我本已有些动摇的心归位啦。按先生提示,点上靠山石,谢谢!
8ac7c8b6[1].jpg.thumb.jpg
b0742dfa87173076a9d31121[1].jpg
把头像这棵高山松蓝本同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7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7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庸之弟先生建议,"你这棵松题名是否可改(黄山松魂)",未尝不可,直接点题及点石都能较好协助呈现地理地貌。
本人以"零碎山河颠倒松"为题,"零碎山河"象征并不能完全涵盖山河大地,而直指某小部奇峰突兀的地理状貌。"颠倒松"则是悬挂于崖顶上的险峻形态。作品反映的创作心境蕴涵,随着点题赋予人物思想和事理,留下更多想象空间和延伸余地,随着不同观赏者的认知度及态度而转栘。再多谢积极参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8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下面两枝没有必要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8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9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9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以健 于 2013-10-29 21:53 编辑

命题及造型很好,有黄山松神韵,特传上黄山松黑白旧照片供领悟。不足之处,左侧配石不够突出,能夸张些会更好,背景衬托显视飘枝的力度。

Image-34.jpg       Image-44.jpg
Image-43.jpg       Image-4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9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9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往来已八载,分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野牡丹 发表于 2013-10-28 21:28
最下面两枝没有必要留了。

明明白白,如在现场给你一把锯,应该从那下手,不要手软留情喔。
IMG_1327.JPG
IMG_133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9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垃圾门徒、 发表于 2013-10-29 20:21
如果右边这大托第一节向下教改为跌枝,左边长一个托,气势应比现在好很多,

不是那么明白你的意思,悬枝.跌枝.泻枝,这里都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9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增加难度,按照你的头像情景把它斜骑种在一块大的吸水石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七色彩云 发表于 2013-10-29 20:47
增加难度,按照你的头像情景把它斜骑种在一块大的吸水石上

确係增加难度了,此桩根径19公分,斜骑种在一块大的吸水石上,这石就得非常巨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叶老和各位大家参与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9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顶托要向后发展,下托有点呆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9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廖志明 发表于 2013-10-29 19:59
明明白白,如在现场给你一把锯,应该从那下手,不要手软留情喔。

盆景之所以是艺术,最重要的是有一个主题,如果一棵树没主题的话,就好难言艺术。盆景是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因此,你可以学下大师的盆景,然后作比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9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国画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野牡丹 发表于 2013-10-29 22:04
盆景之所以是艺术,最重要的是有一个主题,如果一棵树没主题的话,就好难言艺术。盆景是源于自然而又高于 ...

听到你重视向"突出主题"框架形方面引导,心里还是蛮感到有意义(再叙下文亦不枉然)。不过,你似乎理解得比较突出矛盾,若充实做到赋予思维活动,你的心语在情感流露就会有力道和充溢许多,你的发言就不会存在有拿大师的作品作最终衡量标准的意念,比作尺寸法码来度量。
你对此作构思,断然截去下部,敢问与原来"主题"思想能挂上勾吗?虽然本作还没成熟,从雏形框架中想表现的韵味意趣,还得须要多花点脑力思索才发觉。正如断言要截去的下部,到底与上部有那些转承相连而产生微妙精登玲珑的道子窍门,以及内涵在表现形式里的力道,必须具备洞悉细微的敏锐和富有艺术因子质素。把玩体味中国艺术內在的穿透性,就得从回荡的大空间感同身受浅饮漫酌,感受这些暗香妙韵在氤氲流荡伸手却摸不着的象外之象。若不是从该作品题意里汲取作者的创作心境,只从毎一个观赏者想法而论,就此树现状,完全可以任意截去那一部分。皆因大自然树样乃千姿百态,无奇不有的母本定位。顺便带出,大自然树木生态,才是我们学习制作盆中栽培植物的"终极老师"。
盆景艺术创作者,在大自然树木生态终极老师引导下,综合运用各种恰到好处的技法,浓缩大自然精华为创造动力;再溶入毎一个创作者意趣取向.赋予主题思想,将这些内容蕴藏融合于表现形式形态中,创作出具有个性突出的.形象生动的.韵味感人肺腑的.来自于为艺术而生的灵魂之作——来还原自然。这才是你提及的"盆景是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大概意识。有关盆景艺术的审美内容,把我曾在论坛发表相关帖子比较突出个人观点的文字归纳起来不下10万有余,在此不再长篇赘述。虽然我可以拿过去所写下部分文字回复你,但觉没够得上对你充分重视,再多花些时间另写也值得。但愿,不要把此举理解成失当为争强好胜看待。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向前人学习,微小作为让手留点余香而已。
当然,热切期待,更愿意看到你独当一面的.內容深刻的.属于发自内心感悟的见解。谢谢积极参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0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靓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0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漂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0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廖志明 发表于 2013-10-30 08:40
听到你重视向"突出主题"框架形方面引导,心里还是蛮感到有意义(再叙下文亦不枉然)。不过,你似乎理解得比 ...

讲实话,我学盆景刚开始时,就仅学一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0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台下八载功,靓松、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岭南盆景网(广东省盆景协会主办) ( 粤ICP备14059233号 )

GMT+8, 2025-7-18 11: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