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0-30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到你重视向"突出主题"框架形方面引导,心里还是蛮感到有意义(再叙下文亦不枉然)。不过,你似乎理解得比较突出矛盾,若充实做到赋予思维活动,你的心语在情感流露就会有力道和充溢许多,你的发言就不会存在有拿大师的作品作最终衡量标准的意念,比作尺寸法码来度量。
你对此作构思,断然截去下部,敢问与原来"主题"思想能挂上勾吗?虽然本作还没成熟,从雏形框架中想表现的韵味意趣,还得须要多花点脑力思索才发觉。正如断言要截去的下部,到底与上部有那些转承相连而产生微妙精登玲珑的道子窍门,以及内涵在表现形式里的力道,必须具备洞悉细微的敏锐和富有艺术因子质素。把玩体味中国艺术內在的穿透性,就得从回荡的大空间感同身受浅饮漫酌,感受这些暗香妙韵在氤氲流荡伸手却摸不着的象外之象。若不是从该作品题意里汲取作者的创作心境,只从毎一个观赏者想法而论,就此树现状,完全可以任意截去那一部分。皆因大自然树样乃千姿百态,无奇不有的母本定位。顺便带出,大自然树木生态,才是我们学习制作盆中栽培植物的"终极老师"。
盆景艺术创作者,在大自然树木生态终极老师引导下,综合运用各种恰到好处的技法,浓缩大自然精华为创造动力;再溶入毎一个创作者意趣取向.赋予主题思想,将这些内容蕴藏融合于表现形式形态中,创作出具有个性突出的.形象生动的.韵味感人肺腑的.来自于为艺术而生的灵魂之作——来还原自然。这才是你提及的"盆景是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大概意识。有关盆景艺术的审美内容,把我曾在论坛发表相关帖子比较突出个人观点的文字归纳起来不下10万有余,在此不再长篇赘述。虽然我可以拿过去所写下部分文字回复你,但觉没够得上对你充分重视,再多花些时间另写也值得。但愿,不要把此举理解成失当为争强好胜看待。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向前人学习,微小作为让手留点余香而已。
当然,热切期待,更愿意看到你独当一面的.內容深刻的.属于发自内心感悟的见解。谢谢积极参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