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盆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抛砖引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4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喜欢方案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4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1.2基本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5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天 发表于 2016-1-14 23:19
喜欢方案一。方案二、三太整齐,感觉像排队。说错勿怪!


谢谢问天兄,你的意思是方案一要自然一些,方案2、3过于规整,虑现死板对吗?谢谢坦诚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花样兄,能再说具体些吗,以便小弟分析学习,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5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5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桩好设计,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燕园 发表于 2016-1-15 14:19
好桩好设计,欣赏。

谢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5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6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在四个字"过渡自然"。虽然金弹子在南方生长较慢,让过渡合理多花些时间是可以的。
现所配枝大小用作石上林可行,还须多加几杆小树及之间争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廖志明 发表于 2016-1-16 21:05
关键在四个字"过渡自然"。虽然金弹子在南方生长较慢,让过渡合理多花些时间是可以的。
现所配枝大小用作石 ...

谢谢廖兄指点,廖兄说确实如此,金弹生长慢,要形成自然过渡需要时日。所以现所设计的枝条本意也是石上林,烦请再指教一下,你所说的增加小枝条,增加争让,可否以简单示意给小弟指点一下,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廖志明 发表于 2016-1-16 21:05
关键在四个字"过渡自然"。虽然金弹子在南方生长较慢,让过渡合理多花些时间是可以的。
现所配枝大小用作石 ...


谢谢廖兄指点,廖兄说确实如此,金弹生长慢,要形成自然过渡需要时日。所以现所设计的枝条本意也是石上林,烦请再指教一下,你所说的增加小枝条,增加争让,可否以简单示意图的形式给小弟指点一下,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2好些,层次分明,立体感好,不呆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榴桩主 发表于 2016-1-18 14:04
图2好些,层次分明,立体感好,不呆板,

多谢桩主兄,再问一下,你所说的图二是指方案一还是方案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20: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案一  
发图顺序是第2张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榴桩主 发表于 2016-1-18 20:15
方案一  
发图顺序是第2张图

就是方案一哈,好的,清楚了。谢谢石榴兄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0 22: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3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TTFF奶牛的秋天 发表于 2016-1-17 21:11
谢谢廖兄指点,廖兄说确实如此,金弹生长慢,要形成自然过渡需要时日。所以现所设计的枝条本意也是石上林 ...

我并没有提到增加枝条,而是指若做石上林还须多添加些小树,为求山体上树木丛生,千姿百态。
看原桩这些位置还有生机吧,现在原设计图草作添加。
152926x7tvh0wb33ftw1b0.jpg.thumb[1].jpg
153606x835ob2bmlr53o91.jpg.thumb[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3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帖上原图
153606x835ob2bmlr53o91.jpg.thumb[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廖兄如此认真地指点小弟,并且费心的在原图上进行了设计调整和修改,谢谢。从你的修改设计图来看是完全弱化枝的概念,强调山与树的感觉,所以对树的布局较密,若按此思路设计且出枝能够满足的话,再将桩头(山体)与枝桠(山上树)作进一步的色彩和轮廓区分,既大山——刀凿斧刻,突出力度与硬度;山上树——密林从生,突出曲度与生机。确实是不错的深化石上林的想法,再次谢谢廖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5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图的力度动感比一二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岭南盆景网(广东省盆景协会主办) ( 粤ICP备14059233号 )

GMT+8, 2025-7-8 08: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