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极参与探讨,为解开疑点努力不懈。 
此作品造型形式与名题内涵高度融洽。 
先从作者选材立意说起,此素材经历大自然洗礼,主杆受腐蚀风化,内膛已全空洞,仅依靠原有枝托带着水线,作者慧眼独具,抓住此要点充分调动与发挥,突出主题意趣。后期在培育枝托重点扶旺水线,使仅存的皮质结构向外增厚(这是根据树种具有速长的顽强生命力为基础),让整体生长获得均衡发展。 
布部技法,主树体高嵩,彰显在恶劣环境的奋力抗争,顶冠疏密恰当分布,飘托迂回且强有力的飘展。左边下部利用仅有的一点水线培育作向上枝,紧贴主体,在视觉上增雄主杆宽厚,均衡生长得以依附。 
根盘丰富爪力强大,突显此树身残却不弱。 
树体置于左方,使残躯向右方飘展主势获取平衡,在美学概念称之谓"静中求动,险中求稳。",儒家中庸,味甘苦辛辣,知大体,拼搏精神与忍让谦和共存。 
意境流露方面,名题已经很鲜明,主杆虚怀若谷,从技法语境流露出胸怀坦荡。我想,在美学中,这些"同质相应.同气相求"关系,从事盆艺的都应能领会,在此作些省略。 
感到构图欠缺地方,顶冠越往高处,所遇阻力越大,蓝圈两直枝处宜曲折浓缩多变,化解外力,而不是一沬扩张向外态势。 
配盆图案树木与主景重叠,比例悬殊欠合衬,采用字体或净色更入景。 
配托宜平薄多长宽于盆体,主树高嵩决定底部宽长见稳固。 
 
在此帖中,两件作品主杆结构有点相似,可命题内容鲜明有别。"历尽沧桑畅飘悠"能代入范围广泛,能涣发所有人们,学会在逆境中生存之道。 
时间关系,落笔怱忙解读,欠思考处请多批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