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盆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21|回复: 72

转.广州日报.盆景大师黄就伟传承岭南盆景30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盆景大师黄就伟传承岭南盆景30年

  每天,前往流花西苑盆景之家散步的市民很多,对于一盆超过3米的大盆景已习以为常,但人所不知的是,岭南盆景大师、广州盆景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就伟已为其倾心栽培了30多年。他是改革开放后将岭南盆景推向世界的首批践行者。

  到了1975年,黄就伟家中200多个坛坛罐罐,包括痰盂、煲药罐等全部种上了盆景,由于植物太多,盆子太少,不少盆景做好后都送给了亲朋。

  记者日前在流花西苑见到了黄就伟:不足170厘米的个子,一身牛仔裤、休闲装,戴手套,手执一把剪刀,腰间别着其他工具,露出如农人般黝黑的皮肤,让人很难将其与盆景大师联系起来。2015年,世界盆景将在羊城比美,他正打算将大盆景搬进中山纪念堂,让世人看看岭南盆景那不为人知的一面。

  4毛钱盆景结下40年缘分

  1971年,不到20岁的黄就伟从海南当兵归穗,在芳村的市柴油机厂上班。当时闲暇时间没有娱乐活动,生活很单调。一次外出时,芳村一带的盆景深深吸引了他。“花了4毛钱买了一个盆景回家,发现其虽小,却仿佛是大树的缩影,感觉相当神奇。琢磨了好几天,不明就里,于是就到广州市郊挖小树或小灌木,尝试揭开盆景缩龙成寸的奥秘,想不到从此就与盆景结下了超过40年的缘分。” 黄就伟说。

  万事开头难,由于不懂得修剪技巧和不熟识树木生长原理,几年下来,他依然弄不明白盆景入门之道。不过当时一则有关岭南盆景大师、被誉为“雀梅王”的黄磊昌先生的新闻报道打通了黄就伟入门盆景的“任督二脉”。

  报道说黄磊昌先生通过特殊的剪法用3年时间可以完成别人7~8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黄就伟顿时豁然开朗,原来有些盆景的枝条长了一年之后,不管是否够粗都得修剪以便萌新芽,促进枝条长粗。受此提示后,黄就伟第二年摸索剪枝法,发现果然成功了。

  白天鹅开张欲购其全部作品

  随着作品越来越多,进入上世纪80年代黄就伟的名声渐渐传开。当时适逢白天鹅宾馆开张,经营方想一次性购买黄就伟所有盆景,摆在酒店当装饰品,但他婉拒了,只答应借50多盆盆景,没有收取租金。

  1986年,东方宾馆开业后,黄就伟看中广交会外商入住东方宾馆比较多的特点,租下了宾馆所有长廊作展销,租期三年。广交会期间,一些住在中国大酒店的外商通过玻璃窗看见了东方宾馆的岭南盆景,竟主动挪酒店,要入住东方宾馆。租约到期,东方宾馆见盆景能吸引人气,便提出零租金续约,条件是继续摆盆景。东方宾馆盆景展区一直持续至21世纪,前些年东方宾馆整体改造时,黄就伟才把自己的盆景撤出。

  向世界展示岭南盆景之魂

  黄就伟说,其实外商多青睐的小盆景仅仅是岭南盆景的一面,岭南盆景更多的内涵,外国人尚未了解。

  回归岭南盆景的艺术之魂,成了黄就伟的新目标,“西方人受日本盆栽影响相当大,以为盆景多为80~90厘米高,呈三角形,且以松柏为题材,用铝线蟠扎造型,其实岭南盆景道法自然,用材广泛,蓄枝截杆造型,虽处处要人工,但作品却很少露出人工痕迹,这个精髓过去很少外国人了解,必须通过展览加以推广。

  因此流花西苑成了黄就伟另一个“家”,“家”中摆满了他的众多盆景。与小盆景只能展示一意境不同,大盆景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效,可以融合多种意境,也可以突破日本人给盆景定下的不成文定义。

  2015年,世界盆景展落户广州,中山纪念堂云集各国盆景精华,正是岭南盆景向世界展示的最佳时机,黄就伟表示,“届时可以向世人展示岭南盆景小可缩至几公分高,大可以达数米高,这与外国的盆景相比,绝对是独树一帜的,更能体现中国人道法自然的精神。”
黄就伟.jpg
黄就伟作品撗空飞渡.jpg
黄就伟作品本是同根生.jpg

点评

姑不论是求疑解惑帖、心得技艺分享帖,还是佳作欣赏帖......也不论是个人的技艺结晶,还是群体参与的共同成果,只要有和谐的氛围、热烈的讨论、共鸣的回响,都要推荐一下!!  发表于 2013-7-2 14:44
发表于 2013-7-1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极度欣赏!最中意个盆“本是同根生”99年获昆明博览会大奖!回来时放系流花公园去现场欣赏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对黄大师的作品比较敬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一个大师,最紧要系后年尽量抽时间去省城睇下“世界盆景展”,到个时真系大乡里入城,睇到眼定定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相约2015盆景界的盛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大师的作品值的我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报道说黄磊昌先生通过特殊的剪法用3年时间可以完成别人7~8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黄就伟顿时豁然开朗,原来有些盆景的枝条长了一年之后,不管是否够粗都得修剪以便萌新芽,促进枝条长粗。受此提示后,黄就伟第二年摸索剪枝法,发现果然成功了。

小弟驽钝,有哪位知道的,能无私详述一下,就功德无量了,谢谢!!

点评

见过黄磊昌传人黄生在一盆雀梅用这方法修剪后生长的效果很好.他说能让任何一条枝都能特别快长旺和长粗.  发表于 2013-7-1 22:59
凡事不能看表面,个中有不为人之的秘密。  发表于 2013-7-1 22:36
我刚才吃饭的时候也想着此事,因为下午的时候忘记问大家,真想知道什么品种要一年就要修剪的?是重剪还是轻剪?  发表于 2013-7-1 19: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前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相约2015盆景界的盛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相约2015盆景界的盛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向黄老师学习、决定玩树头玩到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2015年广州,世界盆景展览盛大开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有个说法:贵族是经过三代人才能培养出来的……
广州,毕竟是岭南盆景的起源地,盆景土壤、文化积淀、群众基础……无不散发着“盆景贵族”的气质——黄就伟老师更如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大师致敬,向楼主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171915qm6bo58z8p2iouaw.jpg.thumb.jpg
黄就伟先生这件作品我非常喜欢,早年在昆明世博会露面时冠名“遥牵两岸情”。

点评

当年是拿了全场总冠军的作品,但听说顶部被冻伤,现作品不知在那里了.  发表于 2013-7-2 09: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相约2015盆景界的盛事 212019yeege2gnseww8n8z_jpg_thumb.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盛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瀚森 发表于 2013-7-1 22:30
黄就伟先生这件作品我非常喜欢,早年在昆明世博会露面时冠名“遥牵两岸情”。

171915qm6bo58z8p2iouaw.jpg.thumb[1].jpg
象这样精湛的水旱景,配合画龙点睛题名“遥牵两岸情”,内容含蓄蕴籍,饱览其意义的时代性和历史性背景,堪称经典大作。
谢谢告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咬文嚼字一下,
其实我我第一次见到的那盆水旱盆景,配图的命题共10个字:
“本是同根生,遥牵两岸情”
出处是:刘仲明父女著作《岭南盆景造型艺术》彩页第四页!

点评

爱桩版觉得内涵有区别吗?  发表于 2013-7-2 00: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岭南盆景网(广东省盆景协会主办) ( 粤ICP备14059233号 )

GMT+8, 2025-7-18 07: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