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盆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921|回复: 20

谈谈如何防止雀梅盆景“掉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谈如何防止雀梅盆景“掉枝”
江西安远 赖锦来

        雀梅,鼠李科,半落叶攀缘性树种,有小叶、中叶、大叶之分,秋季开花,其花淡米黄色,无观赏价值;深冬果熟,可食,味酸甜,故又名酸味、酸果子。嫩枝长有利刺,叶对生,初放时猩红色,老叶碧绿苍翠,老桩根干奇特,姿态苍劲古雅,非常可人,是我国树桩盆景的主要树种之一,素有“七贤”美称。一直以来,凡有盆景展览,无论规模大小、档次高低,必有其身影出现,并能得奖。但是,如果雀梅老桩盆景养护不当,易“掉枝”(一枝一枝慢慢枯死,又称“掉尾”)。如果一盆培养了十多几十年的心爱盆景,不知不觉枯死一枝,着实让人心痛。由于其有此不良特性,导致有些盆景收藏爱好者望而生畏,将其排斥于收藏树种之列,实乃不公。笔者玩雀梅盆景时间长,目前有几十盆养了20多年的老熟雀梅盆景,年年生长旺盛,没有一盆出现“掉枝”现象。下面简单谈谈养护方法,供盆景爱好者参考。
        首先,要充分了解雀梅的习性,其非常喜欢阳光、水份,要选择光照良好、通风、湿润的种植场所,有条件的可选择在池塘(水池)边、小溪旁养护。土质一定要疏松透气,用含沙量较高无污染的山溪冲积土。也可用充分腐熟的阔叶树木屑、山泥、粗河沙各三分之一混合作为培养土,效果也非常好。如果在楼顶上养护,花盆不能直接放在楼板上,要使用高度60公分以上的盆景架,确保花盆四面通风透气,便于散热。夏秋烈日季节,用高密度薄海绵或旧毛毯围于花盆四周,以免高温灼伤根系。早晚多喷叶面水,增加环境湿度。
        其次,要科学合理地做好换盆修剪、浇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换盆修剪。长势良好的雀梅根系非常发达,几年时间根系就会布满盆底,如不及时换盆,肥水不易渗透,会严重影响长势。雀梅换盆的最佳时间是大寒前后10天左右,中小型盆景每年换一次(最迟不能超过2年),大型盆景3年换一次。换盆的主要工作是剪除老根、腐根,调整根系,更换二分之一以上培养土,换盆后及时浇透定根水。
        许多盆景爱好者认为雀梅萌发力强,耐修剪,就不管长势、不分季节的乱下剪,导致某处的水线中断,养份供给系统遭到破坏,这是造成“掉枝”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有的盆友不清楚,雀梅有“各管各”的特性,也就是哪边的水线负责哪边枝条的养份输送。正常情况下,长势良好的雀梅盆景每年修剪三次,第一次修剪结合换盆,在大寒前后进行,此次修剪非常关键,要做到精细,把无用枝一次性全部剪除,剪后及时在剪口处涂抺凡仕林,既可预防病菌侵入,又可防止水份蒸发。第二次修剪在6月底至7月初(小署前)这个时间段进行,此次修剪的主要任务是保形,确保树桩光照良好、通风透气,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第三次修剪在9月底至10月初(寒露前)进行,此次修剪的目的既是保形,也是为雀梅过冬积累养份(能量)打好基础。雀梅平时易发不定芽,每次修剪后又会萌发大量的枝芽,要及时抺除无用芽,特别是长在主杆、隆基上的不定芽,要即见即除。雀梅的愈合能力特别差(几乎为零),如果让无用芽长成枝条后再剪除,就会人为的形成伤口,既影响美观,又会破坏水线。在此要特别说明二点,一是为什么第一次修剪要在大寒左右进行?因为雀梅萌芽早于其它树种,立春后修剪偏迟;二是为什么第三次修剪要在9月底至10月初(寒露前)进行?因为此时修剪后发的芽当年还可以成枝老熟,浓郁的枝叶光合作用后使树桩储存了大量的养份,为抵御即将到来的严寒做好准备。如果在深秋或者立冬后修剪,会影响其养份储存而越冬困难。长期以来,很多文章介绍冬季是盆景修剪的最好时机,因为这时大部分树叶掉落,看得清楚而便于下剪。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导,老熟盆景冬剪极易造成枝条枯死,特别是雀梅这一树种。
        浇水施肥。雀梅特别喜肥喜水,浇水一点不能马虎。只要盆土不积水,除雨季隆冬外,每天要浇两次透水。夏秋高温季节,还要坚持早晚喷水,增加环境湿度。通过长期对比,放在同一场所的雀梅盆景,坚持早晚喷水的长势明显优于没有喷水的。施肥要用有机肥,用含氮量高的腐熟的饼肥、人糞尿或者禽糞,兑水比例为18倍以上,坚持薄肥勤施,让其疯长。雀梅盆景绝对不能怕走形而采取控肥控水措施。
        病虫害防治。雀梅的病虫害防治要讲究科学,坚持“病防虫灭”的原则,不能无目的地滥用药。病害是要以防为主,等到发现盆景已经有病了再用药,就为时已晚。雀梅一年喷两次杀菌药即可,春初刚刚萌芽时喷一次石硫合济(不可与其它农药混合),端午前后(梅雨季节)喷一次多菌灵或托布津。害虫主要是钻心虫(蛀入树干、根内,造成植株被蛀空而枯死)、红蜘蛛(体小,以口器吸取叶片液汁,使受害叶片变黄逐渐败落)及食叶性害虫等。发现有钻心虫时,可根据排泄物判断其所在部位,用铁丝插入虫孔刺死,或用棉花球浸湿敌敌畏液(200倍)后塞入蛀孔内,将其毒杀。发现有红蜘蛛及其它食叶性害虫时,可喷洒广普性农药,如敌敌畏或乐果,用1000倍至1500倍液喷雾。此外,要注意观察盆面,看是否有新鲜颗粒土出现,预防蚂蚁掏空盆土,造成毛细根系枯死。平时没有见到害虫出现时不必用药,长势良好的雀梅盆景每年最多用药三次,每次修剪后20天左右新梢疯长时喷施。
  以上介绍的养护方法适用于老熟雀梅盆景,新桩放养另论;岭南地区气候特殊,换盆、修剪的时间可能有异。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3323.JPG DSC03324.JPG DSC03331.JPG DSC03336.JPG
DSC0333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多谢赐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 12: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要顶上收嬴。谢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录下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 12: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就应该多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很多树种的习性都相同,个别较明显一点而已.个别又较粗生,不易发生掉枝现象.但发生时,你就来不及了。几年不换盆的话,很多树都易出现缩枝.像榆树,九里香,山格木等,管理不到位同样会发生。所以说玩盆景,种植才是关键,用什么介质种植和掌握好方法,更是玩好盆景的前提,否则有好树给你也没用。其实有时是和个人的投入和经济能力有关.很多人都是有量无质,光是拼命挖来或买来种,没花多大心思在如何种好一棵树上面。本人也是玩树十几年,后面这几年才意识到问题在那里,所以交流和学习真的很重要,玩到老学到老,千万别自以为是。对与不对多分析,多看多听多总结,那就有收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技术,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休止符 发表于 2016-3-1 13:17
其实很多树种的习性都相同,个别较明显一点而已.个别又较粗生,不易发生掉枝现象.但发生时,你就来不及了。几 ...

你说的没错!玩盆景,我的总结就是“三个三”: 第一个“三”:1、场地要通风;2、浇水要认真;3、土质要疏松。
                      第二个“三”:1、场地要有一点;2、时间要有一点;3、钞票要有一点。
                       第三个“三”:1、功夫像农民;2、造型像艺人;3、日子像神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好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经验,多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3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岭南盆景网(广东省盆景协会主办) ( 粤ICP备14059233号 )

GMT+8, 2025-8-5 11: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